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2021—2025年工作规划

点击量:

时间:2022-01-20

作者:

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2021—2025年工作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循民政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规定,根据《“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兰州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中心,依据“规范、透明、效益、安全、服务”的发展理念,助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结合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研判

(一)发展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顺应社会发展,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拓宽筹措渠道,2013年3月14日,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经民政部审核正式批准设立,成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非公募基金会。2017年3月,基金会接受民政部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评估,被评为4A级基金会。2020年6月,被民政部依法认定为慈善组织。

基金会的成立,是我校改革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学校筹资办学工作从被动地、零星地接受捐赠向规范化和系统化转变,更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向实现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迈进的重要里程碑。“十三五”时期,基金会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矢志创新,蹄疾步稳,持续发力,不断践行“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宗旨在探索实现“校友梦”“兰大梦”“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取得新成绩

1.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基金会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扎实做好新时代基金工作,联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党支部、资源环境学院行政党支部、财务处党支部,开展慰问敬老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竞赛、“凡尘安星”关爱特殊儿童、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祝梦兰大 与你童行”研学活动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持续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干部参加主题党日活动38次、支部党员大会16次、支部委员会会议24次、党员讲党课8次。

2.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基金会一直积极与民政部、教育部、地方政府等职能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政策和法规,在民政部社会组织年检中连续8年合格,并获得非营利性组织免税资格、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累积,基金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累计制定相关制度26项,内容涉及内部治理、财务法务、保值增值、项目管理、信息公开、志愿者、综合事务七大类。

3.团队建设不断优化

基金会着力推进理事会、各地校友组织、专职工作人员以及校院两级工作团队建设,打造基金工作志愿者团队,吸纳各方资源实现对学校发展的全面助力。

(1)理事会建设

截至目前,基金会累计召开理事会16次,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于20181225日正式履职为促进基金会管理能力提升,充分发挥理事会决策作用,提高议事效率,建立了理事长办公会制度,共召开会议7次

(2)基金工作团队建设

基金会不断推进规范化管理,召开基金会秘书处工作会议、基金工作研讨会共计60余次,参加全国校友、基金工作相关培训23次,办公室工作人员专题与业务能力培训38次,积极开展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关培训,了解关于免税、配比等国家相关政策。实行“日清、周结、月通报”工作模式,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展现新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基金会着力加强与校内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召开全校基金工作人员培训会议8次,搭建自上而下、由内及外的基金工作专业化平台。

(3)志愿者团队建设

2018年,为拓展基金会社会公益职能,延伸基金会工作半径,组建了公益社团——“薪火公益社”。举办基金会关爱特殊儿童专场慈善音乐会、赴陕西省西乡县隆基中学开展“萃英微光”暑期公益夏令营、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走进兰州大学研学、“携手同行,为爱成长”关爱残疾学生等特色公益活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展现了作为公益慈善组织,服务地方发展的良好风貌。

4.管理体系不断规范

(1)着力加强走访调研,提升服务效能。

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基金会主动走访了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省直部门,以及碧桂园集团、绿地集团等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江苏省甘肃商会、深圳市甘肃商会等优秀地方商会,并与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等优秀社会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兄弟高校联络交流,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联系沟通,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2)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精准化管理。

2019年,上线基金会管理系统,将“互联网+公益”战略与基金会整体工作深度融合。建立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优化项目立项、申报、实施、结项的整套科学化流程,实现对每个项目的跟踪、管理、监测、成果收集与绩效评估等各环节的实时掌控,做到捐赠项目前期有规划、中期有落实、末期有评估、总结有成果。

(3)坚持信息公开,增强基金会公信力。

为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基金会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要求和信息公开制度,于民政部“慈善中国”信息公开平台、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主动按时公开规章制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募捐信息、重大资产变动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提升基金会公信力。

5.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优化品牌宣传体系,提升服务捐赠方水平。

基金会形成了“一微两网一平台;月度一刊、年度一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品牌宣传体系和以“服务”和“真情”为中心,“有温度”“更懂你”的基金工作文化。为理事、监事、捐赠方等制作电子年签、制作生日、节假日问候卡;推出“受益人感言”“捐赠寄语”“捐赠背后的故事”“基金月报”等宣传专栏;制作《基金会发展动态》《聚力为兰——铭记2018》《聚力为兰——铭记2019》项目展示手册。举行捐赠仪式80余场,项目推进会等特色活动20余场全方位宣传展示基金会的使命价值、运行过程与发展内涵,强化受众信任,充分扩大项目影响力,增加捐赠黏性,降低筹资成本,提升自身“软实力”。借助讲述会、座谈会、项目实施推进会等特色活动,分享爱心故事、点赞善心义举、传递温暖能量。

(2)推动品牌项目上线,提升服务学校能力。

截止2020年12月,基金会累计总项目数从2013年的26项增长为331项,累计支出8056.75万元。从2018年设立非限定性“兰州大学事业发展基金”项目以来,共协助30个学院设立事业发展基金项目,占学院数的85.71%,极大提升了学校和各学院资金使用自主权。同时涌现出“萃英记忆工程”“隆基基金”“车晓岚教育基金”“远方教育基金”“校友集体婚礼”“看见世界”“童享计划”等多个品牌项目,涉及校园活动、学生素质拓展、文化素养提升、办学条件改善、国际合作交流、社会公益开展等多个方面,在项目总量及项目多样性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3)搭建慈善枢纽,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基金会设立跨院校项目,惠及省内11所院校,以此为基点,基金会全力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优势,建设甘肃高校基金工作平台,强化基金会与高校、高校与社会间的聚合力,进而有效激发基金会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生机活力。

6.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1)聚焦筹资主线,全方位助力学校发展

截止2020年12月,基金会共签订协议705份,协议金额近5.5亿元;货币性捐赠收入为2.12亿元,其他收入(全部为利息收入)780.23万元,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4098.55万元,合计金额2.59亿元;累计获得中央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配比资金8979万元。为引导和鼓励校内各单位及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捐赠筹资工作,自2016年起,学校对各单位进行筹资奖励,各学院和机关、直属单位共获得奖励资金2695.06万元。疫情防控期间,累积募集捐赠物资37.8万件,总价值逾122万元人民币,为全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基金会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事业发展目标,构建了全校社会捐赠“奖助学金”“奖教金”体系,进一步助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了“国际交流”和“基础设施”平台,进一步助力学校构筑开放办学新格局,缓解学校办学资源紧张的压力;打通了校内捐赠类科研项目实施渠道,助力学校科学研究体系和平台建设。通过搭建一系列平台和基金池,充分发挥基金会自身职能的同时,全方位的参与学校建设。

(2)建设扶贫公益品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基金会积极拓展社会公益职能,联合广西卡丝爱心扶助慈善基金会走进云南省石屏县开展公益扶贫;针对学校精准扶贫地区设立奖助学金、危旧房改造项目;与碧桂园集团、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支持甘肃省基层妇女干部、乡村教师、教育系统行政干部综合素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基层妇女干部、乡村教师、教育系统行政干部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受益600余人次。

7.巡视整改工作不断深化

2017年,中央巡视组对学校进行了巡查,对我校的基金工作提出了“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廉洁风险”等巡视整改意见。针对以上问题,基金会制定了相应整改措施,梳理了规范内控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信息公开制度》,在捐赠动态、财务信息、基金使用的方面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完善审计监察制度,建立审计、财务等部门联动机制,上报整改报告、材料60余份,召开联动、交流会议15次

(二)机遇挑战

一百多年来,兰州大学坚守在祖国西部,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同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前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基金会一直紧扣学校发展需求,与海内外校友和各界人士加强交流沟通,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入“十四五”,国内外环境变化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社会组织正进一步制度性、结构性地参与国家战略和治理体系,公益慈善行业不断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国家针对公益慈善行业的各类支持持续增强,公益慈善法律法规加快出台,不断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目前,我国慈善事业正在从追求数量扩张的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型迈入追求内在品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的粗放式阶段迈入管理手段多样、管理方式先进的精细化阶段。这就要求慈善组织要在加强规范性、活跃度上下功夫。

其次,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虽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民众公益慈善参与率不高、公民的公益慈善观念不强、公益捐赠内生动力激发不够等方面。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互联网公益的兴起突破了传统公益的局限,极大地改善了公益资源的配置方式。公众参与公益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常态化和专门化、常规化与个性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等多种方式,构建了中国公益的新生态、形成了公益参与的新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整个社会组织领域的资金来源。

最后,兰州大学地处华夏文明发祥地、祖国版图几何中心,虽存在办学资源短缺、经费筹措困难等问题,建校以来,始终坚守金城、奉献西部,涵养精神高地、厚植成才土壤,孕育了无数闪光的思想,培养了众多卓有成就、声名远播的学界泰斗、兴业之才和治国栋梁。资助教育是最大的公益,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慈善法律环境的不断优化,公益文化氛围的日趋浓厚,为高校基金会筹措各方资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未来,基金会将不断优化管理模式,积极拓展筹资渠道,持续加强捐赠文化建设,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强大新动能。

二、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这条主线,坚持内涵提升、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调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为依据,全面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及学校发展需求,稳步推进基金会各项工作,加快优化基金会运行模式,提高基金会影响力,全力助推学校发展。

(二)发展思路

基金会紧密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始终以服务我校教育事业发展为根本,把资源意识作为基本依托,把提高筹资能力作为重要职责,把改革发展作为不竭动力,把合作交流作为有效途径,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不断完善基金会制度体系,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坚持深化综合改革,逐步建立依法办会、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制度;持续推动基金会内涵式发展,严格管理,用心服务,在学校和捐赠人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三)发展目标

在学校深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道路上,以“有道、有序、开源、增值”为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入落实“五辐射、四精准”的筹资理念,分别以理事会成员、校内教师、校友组织、各地商会、亮点项目为主体,发挥资源主体的辐射作用,辐射周围优质资源,构建助力学校发展的最大同心圆。对外将筹资“扩面”至非校友群体,对内将执行“下沉”到学校各单位,内外联动,夯实基础,推动我校基金工作良性发展;同时,整合社会资源,以发展成为具有转换聚合学校、捐赠方及社会需求能力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为目标,为西部地区慈善事业的信息分享、互动交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枢纽”优势和作用。

(四)具体举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金会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内涵发展主题,开拓胸襟视野、找准发展方向,筹措大资源、建设大平台,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以强化党建工作为统领,践行社会组织使命与担当。

(1)深化党建引领,创新方法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严格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岗位,充分发挥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增强基金会党建活力,以党建引领基金会参与社会治理,以本职工作为平台全面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每月召开支部委员会和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定期上党课,力求组织生活会形式多样化、创新化,以促进党支部内部交流,增强支部凝聚力。积极开展支部实践活动,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如开展调研学习,督促支部党员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探索推进基金+党建的工作模式。加强与校内单位、社会企业党支部的联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志愿服务活动、乡村振兴、思想引领等方面进行联合,扩大党支部之间的联动优势,扎实推进理论提升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2)夯实巡视实效,将整改成效转化为内生动力。

继续围绕巡视整改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化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提高政治站位、视野格局,改变固有思维,站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聚焦主责主业,结合职能责任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巡视整改成果落到实处,进一步发挥基金工作对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助力作用。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持续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修订相关制度,持续优化决策程序、项目执行流程等方面的工作。召开全校校友基金工作联络人培训会,搭建沟通平台,加强政策宣讲和专项培训,促进基金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调研走访,梳理各方需求,解决各级职能部门、各学院实际问题,提升工作能力,形成涵盖学校各个单位的校友基金工作网络。

2.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1)完善制度建设,强化闭环管理。

贯彻落实“规范决策、规范管理、规范执行”方针,及时掌握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政策和法规,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入研究已有制度,完善制度框架体系,确保治理模式、业务发展、财务情况及传播倡导等各项工作规范开展、高效执行。从依据法律法规到瞄准赋能和有效,以制度建设的不断升级回应各方需求。每年召开至少2次理事会,保障基金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实施理事长办公会工作制度,集体商定重大事务,确保基金会运转提质高效。

(2)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精准管理。

加强基金会信息化建设,协助项目管理、助力信息披露、维系公众网络。以项目运营为主线,实现精准化、过程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捐赠项目管理的共享机制,针对项目特点优化管理细节,建立科学完整的规范性程序,突破具体项目分散化管理方式,确保项目在设计、实施、完成等管理过程中的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运用区块链等互联网新兴技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安全性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管理,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合理配置基金会各岗位人员数量,加强培训,学习商业领域的创新理念、有效方法和成熟工具,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每年组织至少两次基金工作专项培训,提高全校基金工作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和运营能力,确保校院两级互通有无、紧密协作;以国家号召的第三次收入分配为契机,更广泛地普及师生、校友的公益慈善理念,积极向社会各界、向身边企业宣传推介学校办学发展理念,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努力让公益慈善行业成为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光和热。

3.以拓展筹资渠道为重点,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精准发力。

(1)升级筹资思路,拓展筹资渠道

基金会继续主动作为,以学校办学目标和事业发展为根本,不断汲取各高校基金工作的先进经验,围绕“基金+”的工作思路,把提高筹资能力作为重要职责,贯彻“用心走出去,用情请回来”的工作方法,对外将筹资“扩面”至非校友群体,瞄准“海内+海外”“校友+非校友”,对内将执行“下沉”到学校各单位,发动“学校+学院”“在职+退休”,持续推动制度体系完善和内涵式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2021年至2025年,计划筹资目标为3.7亿元,计划申报配比金额为2.2亿元。

(2)凝聚工作合力,强化资源筹措

对外加强联络,拓展筹资工作半径,对内总结经验,深入挖掘项目资源。出台《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筹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调动全校积极性。抓牢项目打造,争取建成更多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筹资能力的项目。拓展交流合作渠道,为企业宣传和塑造企业形象提供助力,实现互惠双赢。结合学校及捐赠方实际情况,优化募捐项目设计,尊重多样化捐赠方式,重视小额捐赠。

4.以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为关键,加快将捐赠诉求转化为学校事业发展动力。

促进项目管理水平,释放品牌赋能效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研发、申报、实施、结项的科学化管理流程,实现基金会对每个项目的跟踪、管理、实施、监测、成果收集与绩效评估等各环节的实时掌控,确保项目具有前瞻性、规范性,达到信息化、效能化。发挥项目预算对项目执行的重要支撑保障作用,以捐赠方意愿为前提,细化项目内容,确保预算制定合理有效,着力提升预算执行率,促进捐赠资金使用效能,2021年至2025年,计划支出总额为2.1亿元。持续构建校内协同机制,优化基金会管理系统,形成统一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全流程协作行动,建设捐赠项目检查落实机制。注重过程管理,赢在工作细节,为捐赠方及执行项目建立档案并做好更新及管理,构建“服务”和“真情”为中心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优质项目为主体,辐射捐赠方,主动实现公益诉求。同时,围绕学校发展和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借助大师、大楼、大爱,在高端人才引进、讲席教授、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打造品牌项目,通过良好的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满足捐赠诉求,增加捐赠黏性,增强项目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5.以构建保值增值体系为突破,补全基金会运营短板。

调研资金体量相近的高校基金会,借鉴较为合理的投资活动开展方式,制定基金会保值增值投资活动推进计划;做好投资配置,选择回报率与信用度都较高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发挥内生性投资能力的重要作用;邀请金融、法律、财务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优秀校友组成基金会投资专家委员会,为投资活动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机制,补全基金会运营短板,提高基金会投资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制定投资计划,达到并超过全国高校平均投资回报率,提升基金会资产长期保值增值能力,做到风险可控,回报可期,形成良性循环,争取达到收益率5%的目标,实现资金管理和运作的双轮驱动。

6.以涵养善意氛围为载体,引领公益文化新风尚。

甘肃省在国家经济发展、结构性布局等方面处于“洼地”,但同时也是扩大转移支付、拓展公益事业、挖掘慈善资源的“高地”,培育捐赠文化氛围是学校自主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重要动力。要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加强透明度,提升基金会公信力;充分利用各类媒介渠道,以讲好兰大故事推动项目宣传,有计划、有延续、有特色、有情怀、有深度地进行项目实施全周期全过程展示,加深公益慈善文化价值传递,逐步实现受众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关注学生感恩教育,养心养善,培育潜在捐资人,播撒慈善意识,丰富大学育人功能;通过精品项目打造和精准执行,构建多元反馈机制,提高基金会影响力,涵养慈善捐赠文化,以公益责任展现正向价值,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关于开展2022年“深圳乐信公益奖助学金”评选工作的通知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推荐新闻
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童享计划”活动用品采购询价结
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童享计划”活动用品采购询价公
关于招募2017年秋季学期“童享计划”志愿者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