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肃昌向湖北省定向捐赠的第三批蔬菜全部到达各医院。回溯至两周前的2月10日晚,一满载50吨各类蔬菜的车皮被加挂在一列货车上驶往湖北疫区,这是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肃昌及其团队在继2月8日向湖北疫区捐赠70吨有机秸秆土豆后,超额兑现当时许下的“还要在下一周再次发去第二批30吨有机土豆和萝卜大蒜”的承诺。
2月8日下午,两车满载着70吨有机秸秆土豆的大卡车带着兰大人驰援武汉疫区共同抗击疫情之爱心和决心离开了榆中县李家庄“杨秸秆”种植基地,开赴武汉。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杨肃昌教授介绍说,在团省委积极协调和方舟救援队的护送下,这批土豆分别捐赠给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和黄冈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2月9日下午,这批满载着爱心和力量的甘肃特产送达湖北省中医院;10日凌晨1点,在同济黄州医院卸下一部分,剩余的土豆第二天送往其他医院。当时,杨教授表示下周还要捐赠30吨有机土豆和萝卜大蒜,但仅仅隔了两天,杨教授的团队就兑现了承诺,而且还远不止30吨。杨教授团队向湖北疫区捐赠的第三批土豆也已悉数到达湖北蕲春县,三次捐赠总价值超过100万元。

运送土豆物资现场
这些土豆是杨教授率领的甘肃杨子惠众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杨秸秆)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有机技术种植的。疫情发生后,公司已向甘肃省疾控中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市肺科医院、东岗交警大队等一线医护、防疫、单位赠送了10吨有机秸秆土豆。杨教授表示,“虽微薄之力,但体现出我们兰大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我们提供不了口罩和防护服,但我们可以提供甘肃特有的食品,土豆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蔬菜,特别是有机土豆营养丰富,能够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非常好的营养支持。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能用实际行动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甘肃杨子惠众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杨秸秆)
在第一批捐赠蔬菜于9日晚抵达湖北后,杨教授带领团队在“杨秸秆健康之家”微信群发起了一次特殊的接龙——为采购2吨大蒜募集善款。“不一会就筹集了2万元”,杨教授说。令人感动的是,大蒜作为杀菌消毒之食品,团队到榆中县韦营乡全家岔村种植大蒜的农户寇俊祥处采购时,得知是为疫区捐赠,寇俊祥毫不犹豫地捐赠了一吨大蒜。杨教授感慨地说:“这可是价值1万元的东西啊,对于一位农民来说,那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我们甘肃农民真棒!……另外,我们还用大家伙的善款采购了15吨冬萝卜,外加我们自己的20多吨有机新大坪土豆,真可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甘肃人民的这一善举真正体现出国人“全民一条心,不战胜疫情誓不休”的坚强意志。杨教授还表示,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这些爱心善款用在疫区最需要的地方。
接受土豆时,蕲春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评价说:“疫情当前,道路封锁,在物资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能够拿到甘肃杨教授的土豆,可想而知中间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啊!”短短的一句话,有感动,更有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誉。

医务人员收到爱心物资
还有很多人通过微信等方式,对杨教授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

甘肃是全国土豆主产区之一,作为甘肃十大特产之一的土豆,虽然其貌不扬,但“声名显赫”却是毋庸置疑的。20世纪三十年代,人民军队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2020年,善良、淳朴的甘肃人民一心同体,怀揣“不击退新冠肺炎疫情绝不退场”的决心,用土豆创造了又一个传奇。病毒无情人有情!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抗击这无情的病毒!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杨肃昌,兰州大学二级教授,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我国首位研究国家审计问题的海外博士后,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财会月刊》学术顾问,目前主要从事审计体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环境审计与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
“杨秸秆”是杨肃昌教授的又一“标签”。2007年,他任民革甘肃省委会副主委时,受派开展技术扶贫,向农民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用秸秆代替化肥,用疫苗代替农药”,种植出“不用化肥能高产,不用农药不生病”的农作物。杨肃昌教授在2019年仍然坚持着他的“秸秆”梦想,为甘肃多地的农民免费提供菌种、疫苗,并派技术员指导种植。
“甘肃有许多类似秸秆的农业废弃物,如药渣、茶叶渣、尾菜、菌棒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农业生产的‘宝贝’,希望这些环保的技术早日能够普及,惠及社会。”杨肃昌教授称。
内容来源:兰州晚报、经济日报、兰州晨报、财会月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