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积石山地震灾区的困境儿童拓宽视野、启迪心智,积石山县教育局、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以及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了“积石少年·行知之旅”研学营第二期,活动于3月7日至9日在兰州举行。来自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及其周边村庄的80余名少年儿童,在为期三天两夜的活动中,深入科技殿堂、探索历史文明、体验海洋奥秘、接触大学梦想,开启了一段充满希望与温暖的成长之旅。

科技之光点亮求知热情
清晨,孩子们从大河家镇的各个村落集合出发,带着期待前往省城兰州。首站抵达甘肃科技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穿梭于“探索发现”、“科技乐园”、“生态甘肃”等主题展厅,亲手操作声光电互动装置,观看机器人舞蹈表演,体验VR太空漫游。在地震预警模拟系统展台前,孩子们认真聆听防灾知识讲解,“原来科技不仅能创造未来,还能保护生命!”一位少年感慨地说。晚上,营员们集体观看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2》,主人公逆天改命的热血故事引发了阵阵欢呼,为第一天的行程增添了励志的色彩。


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第二天的行程以“触摸历史·对话自然”为主题。上午在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铜奔马、彩陶人形器、汉简木牍等镇馆之宝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丝绸之路主题展通过全息投影重现了商队往来的盛景,“原来我们的家乡自古就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走廊!”来自大河家村的马小娟在研学手册上认真记录。下午的海德堡海洋馆则带领孩子们进入蔚蓝世界,梦幻水母宫、海底隧道、海狮表演让山区少年首次近距离感受海洋生物的神奇,环境保护主题的科普讲座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守护生态的种子。

大学校园播撒理想种子

最后一天的兰大之行成为研学营的高潮。孩子们漫步于百年名校的林荫道,在校史馆通过珍贵文献了解“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精神。“我以后也要穿这身白大褂做科学家!”触摸着实验室仪器的撒拉族少年韩明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临别时,兰大师生为每位孩子送上校徽书签,寄语他们“以知识改变命运”。

三天的行程虽然短暂,但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在返程的大巴上,营员们争先恐后地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笔记本里写满了梦想。正如带队老师所说:“当科技馆的星光点亮他们的眼睛,当大学校园的风吹动他们的衣角,这场翻山越岭的旅程,终将成为改变生命轨迹的起点。”

研学营成员为其他同学分享兰州之行所见所闻
项目背景:
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布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由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申报的《积石山地震灾后重建困境人群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获得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资助。
该项目由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具体实施,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创新性地融合了“教学、研究及实习实践”,建立了多功能的综合基地。专注服务甘肃省积石山地震重灾区的特殊群体,包括地震致残人员、困境老人、留守儿童等,提供一年的陪伴式社会工作服务。预期通过专业介入,提升本地社区的韧性和重建效率。此外,项目旨在通过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综合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编辑:邓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