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积石重建 | 童眸聚焦新生:灾后重建一周年摄影之行

点击量:

时间:2024-12-18

作者:

积石重建 | 童眸聚焦新生:灾后重建一周年摄影之行

            大河家镇周家村在去年积石山地震后于八方援助下涅槃新生。在地震重创后的一周年之际,由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具体实施的积石山地震灾后重建困境人群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摄影活动。12月15日,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项目实习生王娇、张岩在重建后的周家村让儿童通过亲身参与进行亲自摄影,记录重建后的变化,引领孩子们用镜头镌刻家乡重生的壮美画卷。


144BF

图1 活动合照


   活动当日,阳光倾洒周家村,似为这场见证新生的旅程铺上暖金。孩子们齐聚集合点,他们澄澈眼眸中,好奇与期待交织,对即将展开的光影之旅满盈憧憬。开场讲解环节,社工们深情回溯重建艰途,赋予孩子们记录使命。相机知识讲解妙趣横生,操作技巧与创意启发并举,恰似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洞察世界的新窗。

   分主题拍摄之际,于“变化”主题幕布下,街巷间穿梭着专注寻忆的小小身影。孩童比对父母珍藏震后旧照,精准锁定视角,以镜头为时光之笔,深刻镌刻废墟崛起奇迹,重塑记忆坐标。

(以下图片均为:上图来自刚地震后父母亲拍摄,下图由儿童在地震一年后持相机记录)


1399C 140EF

                                   图2 马小虎(化名)的家                                     图3 马小丽(化名)的家 

                     DE8A 141EA

                                      图4 马亮(化名)的家                                          图5 马静(化名)的家 

       

         “彩色”主题仿若梦幻绮境。目光所及,村头文化墙似艺术彩缎飘拂,缤纷色彩跃然框内,冲散震后阴霾。孩子们或蹲或伏,灵动捕捉,以斑斓色彩奏鸣村庄重生欢歌,为岁月添彩。


15CAA

图5 美丽周家村

D02E

图6 破茧重生

F273

图7 社工姐姐

F31D

图8 宇航员之梦

111BD

图9 奶奶的花布

FEC5

图10 枝头喜鹊


   “自由创作”主题则是无垠创意瀚海。孩子们漫步重建村庄,相机为探秘之眼,敏锐捕捉生活诗意角落。家宠萌态憨趣,枝头鸟儿叽叽喳喳,生命律动跃然图间。快门频响,如灵动音符谱就村庄生活百态交响。


FD4A

图11 家中小猫

D6A0

图12 我的好朋友

14CF2

图13 新房烟火

159F5

图14 我的小学

1F08D

图15 冬日的树


   拍摄全程,社工悉心守护、精准指导,助力孩子挖掘独特视角,技术切磋与灵感碰撞之声此起彼伏。


18994 1BE4E

1AE0A 143D0


   下午时分,拍摄告一段落后,孩童轻拨相册,甄选佳作如沙海拾贝,审慎而珍视。命名瞬间,灵思泉涌,“破茧重生”“我的新家”“枝头喜鹊”等名字纷纷沓至,对家园的挚爱、生活的礼赞、未来的憧憬皆跃然纸上,为作品倾铸了独一无二的灵魂。

   本次活动中,摄影成为无形纽带,助力儿童与周遭人事、环境重建紧密关联。同时,活动为孩子们精心构筑起一方独一无二的创意天地与展示平台,使其手中相机化为艺术魔杖,敏锐捕捉村庄重生的绝美风姿,深切感悟社区凝聚的磅礴力量。



项目背景资料:

 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布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由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申报的《积石山地震灾后重建困境人群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获得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资助。

 该项目由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具体实施,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创新性地融合了“教学、研究及实习实践”,建立了多功能的综合基地。专注服务甘肃省积石山地震重灾区的特殊群体,包括地震致残人员、困境老人、留守儿童等,提供一年的陪伴式社会工作服务。预期通过专业介入,提升本地社区的韧性和重建效率。此外,项目旨在通过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综合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编辑:郭蔡彬


上一篇:

以爱驱碍,共享阳光——兰州大学薪火公益社关爱特殊儿童活动顺利开展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推荐新闻
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童享计划”活动用品采购询价结
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童享计划”活动用品采购询价公
关于招募2017年秋季学期“童享计划”志愿者的通知